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依据和方法。精神分裂症是以基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不相协调为主要临床特征。那我们传统的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依据和方法呢?
中医学没有类似病名,一般归属于中医癫狂病的范畴。我国古代医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对包括精神分裂症在内的精神疾病有了一定认识。《黄帝内经》中的“癫狂篇”是我国、也是世界医学史上第一篇论述精神病的专篇。此后晋代葛洪、隋代巢元方等都对精神分裂症行为离奇、思维荒谬、情感变化莫测等症状特点做了生动描述。
唐代孙思邈第一次将各种癫狂病统括于脏腑虚实寒热辨证体系之中,同时将妇女、儿童的专有精神病分别附列于妇科、儿科中论述。金元时期,刘完素的火热说和张子和、朱丹溪的痰浊说深化了中医对精神病病因学的认识,影响甚广。清代王清任提出气血失调引起脑脉凝滞致发癫狂的气血说,治疗上以活血化瘀为主,所创癫狂梦醒汤、血府逐瘀汤,迄今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常用方剂。清末,西方医学传入我国,对中医精神病学也产生了影响。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既注重痰火学说,又结合西医精神病学的某些认识,做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的初步尝试。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依据和方法。现代自1951年2月15日《人民日报》首次登载朱琏用针灸的方法有效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有关中医治疗本病的报道不断出现。初时,多将精神分裂症混于各种精神病中,统称精神病或癫狂证960年代后,精神分裂症在中医学中已成为一个独立的疾病防治单元加以研究。
直到1990年,据统计发表在国内医学期刊上的中医研治精神分裂症的文献近600篇。累计报道病例(个案除外)约15000余例。仅1951~1965年间的针灸文献就超过了200篇。各地医者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了探讨:在诊断学方面,在积极探索辨证论治规律的同时,还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液动力学指标的定性定量化、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诊断标准、精神分裂症患者舌象和脉象的变化以及经穴导电量诊断精神分裂症的应用等,均取得了一定成绩。
在治疗方面,除按辨证论治外,普遍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方法,减少了西医传统疗法给病人带来的副反应和恐惧心理,提高了中医治疗的有效率和远期疗效。目前,国内文献报道治疗本病的总有效率均在90%以上。在机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不少医者对精神分裂症与瘀血的关系较为重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甲皱微循环有异常,经活血化瘀法治疗后,异常指标随着症状的改善而改善。
中医治疗精神分裂症有哪些依据和方法。以上的介绍如果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现在就免费咨询本站的在线医生,让他们针对您的问题做以更详细的解说。
wap.at79.cn 济南神康医院
预约热线:0531-88190909
备案号:鲁ICP备09021140号-10
鲁公网安备37010202002642
医院地址:济南市工业南路41号
免责申明:文章内容所用部分文字、数据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